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一、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常见问题
(一)人体哪些可以进行捐献?
1.功能良好的肝脏、肾脏、心脏、肺脏、胰腺、小肠可以捐献,用于挽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
2.眼角膜、皮肤、骨骼、血管、神经等组织可以捐献,捐献的角膜用于救治角膜病失明患者,捐献的组织用于治疗相关疾病的患者。
3.遗体也可以捐献,用于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
(二)捐献的基本原则和条件?
1.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
2.捐献发生在逝世后,人体器官捐献一般不超过65岁,遗体和角膜等组织捐献没有年龄限制。
3.活体器官捐献仅限于亲属之间,具体政策咨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三)如何表达捐献意愿?
1.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通过志愿登记的方式表达捐献意愿,禁止未满18周岁人登记。
2.捐献意愿发生改变,可以随时变更或撤销。
3.最终能否实现捐献需经医学评估并征得主要亲属的同意。
(四)生前没有志愿登记可以捐献吗?
1.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该公民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献该公民人体器官的意愿。
2.公民生前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捐献、摘取该公民的人体器官。
(五)什么情况下可以器官捐献?
1.经医学判定生命不可挽救;
2.经医学评估器官可以供移植使用;
3.生前没有表示不同意器官捐献;
4.家属(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一致同意捐献器官;
5.有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
(六)是否可以指定捐给某位特定人员?
每一个生命都是可贵的,捐献的器官根据国家器官分配和共享政策,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公平、公正进行分配,将会分配给最适合的器官衰竭患者。
(七)志愿登记信息会被泄露吗?
志愿登记者的个人信息会被严格保护,只有因工作需要并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工作人员才能接触到登记者的个人信息。
(八)成为志愿登记者,一旦遇上意外,医护人员会放弃救治吗?
拯救生命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天职,表达过捐献意愿不会影响登记者得到应有的抢救和治疗。
(九)成为志愿登记者,一定能实现捐献意愿吗?
当生命离去时,原则上没有传染病和恶性肿瘤都可以捐献,最终能否捐献由医学专家评估确定,并要尊重家属的意愿。
(十)捐受双方是否可以了解对方信息?
根据国际惯例及我国现行政策,在捐献者和接受者之间采用双方互不知晓信息的“双盲原则”。如果捐献者家属或接受者需要,并经对方同意,相关工作人员可在“捐”与“受”之间传递关怀。因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工作需要,并经人体器捐献管理机构征得捐受双方同意,可在特定的场合下互相见面,但不提倡捐双方建立直接的联系。
(十一)可以活体捐献器官吗?
我国开展的是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除给自己的亲属外不可以活体捐献器官。
(十二)只同意捐献某些器官,其他器官会被摘取吗?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会与捐献者家属书面确定捐献意愿,器官获取手术过程中,医生将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严格按照捐献意愿获取捐献器官。
(十三)器官捐献是否会令遗体遗容受损?
器官获取时采用严格的外科手术标准,手术后医师会仔细缝合并且恢复遗体原貌, 在场全体人员会向捐献者默哀缅怀,捐献全过程体现对捐献者的尊重。
(十四)捐献者家属可以获得经济报酬吗?
我国人体器官捐献遵循“无偿”的原则,反对任何以获得经济报酬为目的的器官捐献。捐献者家属可以接受来自社会的人道慰问和困难救助。
(十五)因器官捐献而产生的费用需要由捐献者家属承担吗?
凡因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而产生的费用,均无需家属负担。
二、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方法
1.关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微信公众号进行登记。

2.通过“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点击进入)”官方网站进行登记。
3.通过所在区县红十字会或授权单位进行书面登记。
三、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申请方式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是志愿登记的有效凭证,由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统一制作,有电子卡和实体卡两种形式,效用等同。需要实体卡须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管理系统(点击进入)或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微信公众号中进行申请,制作完成后通过邮寄的方式进行发放。

四、人体器官捐献基本流程
一般要经过家属沟通、捐前评估、家属确认、死亡判定、默哀告别、器官获取、器官分配、遗体火化(捐献)、缅怀纪念等流程。

五、捐献完成后还会做哪些工作?
1.人体器官捐献完成后,所在地省级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机构会将捐献者信息铭刻在捐献者的缅怀纪念园,会向捐献者家庭颁发捐献证书以及开展一些回访慰问、缅怀纪念等人文关怀活动。
2.在宝鸡地区成功捐献的志愿者,捐献者家属可联系宝鸡市红十字会将捐献者信息上传至宝鸡市红十字会官方网站人体器官捐献者网上纪念馆,家属需提供捐献者姓名、照片、生平简介(字数200字以内)、家属联系电话等信息。
联系电话:09173262598